同城服务想约就约_全国风楼阁约茶,风楼阁全国同城官网入口,51品茶快约

当前位置:首页> 媒体中心
“‘AI+教育’视域下的物理(科学)精品课例观摩活动暨 2025年中学物理(科学)名师工作室年会”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5-08-07    文章来源:总社    分享到:

1_副本.jpg

2025年7月29日至8月1日,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编辑部、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和陕西师范大学西部课堂创新研究院主办,昆明市第三中学承办的“‘AI+教育’视域下的物理(科学)精品课例观摩活动暨2025年中学物理(科学)名师工作室年会”在昆明市第三中学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线下线上的400余位物理同仁参加了此次活动。

2.jpg

会议由开幕式、主题报告、课例展示、课例赏析、名师工作室教研成果展示五部分组成。

开幕式由《中学物理教学参考》主编郭晓丹主持。昆明市第三中学副校长周跃佳在致辞中提出:教学的本质是师生在思考中共同修行,教师要通过走心、上心、舒心,唤醒学生的内驱力,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编委会主任李争光代表主办方致辞,他介绍了《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的发展历程和办刊宗旨,结合当前的教育生态说明了本次活动的策划意图,期待与会代表和《中学物理教学参考》一起,接受挑战,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为物理(科学)教育贡献力量。

3.jpg

7月30日全天共安排了4场主题报告,上午、下午各两场。上午的活动由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发展部主任徐发林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董艳教授作了题为《数智赋能物理学科跨学科学习》的主题报告。董教授系统阐释了跨学科实践的价值、路径与案例,强调可以通过仿真与可视化工具、智能教学系统实现数字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鲜Ψ洞笱д啪蠼淌谧髁颂馕吨醒锢怼敖獭А酪恢滦浴保何侍庥胨伎肌返闹魈獗ǜ?。张教授立足课改实际问题,系统梳理“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剖析实施难点,并结合教学案例提出实践策略。他针对一线教师存在的问题提出三点建议:加强教学研究、融合理论与实践、重视理论阅读以提升专业素养。

4.jpg

7月30日下午的活动由苏州市吴江区运河实验初级中学盛建国主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杨勇诚校长作了题为《基于项目学习的初中物理教学》的主题报告。杨校长指出,项目式学习与主题式学习等虽在实施路径上存在差异,但其本质均指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真实情境为驱动、以高阶思维培养为目标的建构主义范式,教学中应紧扣学科本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昆明市五华区教体局赵坚副局长作了题为《物理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与提升策略》的主题报告。赵局长强调教师要不断学习、反思和研究,提升专业素养,实现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5.jpg

7月31日上午共安排了4节视频展示课与课例赏析,高中与初中分会场同步开启。高中分会场由南海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陶科主持。温州市第二高级中学陈德曹带来《电容器的电容》,西安高新一中沣东中学季小星带来《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卫故窘崾?,毕节市民族中学杨永忠、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空港高级中学贝鸿、苏州市吴江高级中学陆良荣分别对两节课的整体思路和细节处理进行了赏析和点评。

6.jpg

初中分会场由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刘安巍主持。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附属闵行实验中学郭赟娴带来《斜拉桥的原理与模型制作》,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二中学顾晓芳带来《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课例展示结束后,江苏省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杨勇诚、山东省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曲曙光分别进行赏析,既肯定了课堂中的亮点和创新点,也指出了有待改进的地方。

7.jpg

7月31日下午为名师工作室教研成果展示环节,由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胡少希主持。深圳市龙岗区平湖外国语学校的邓淑坤老师,今年在深圳市高级中学(集团)四会中学进行教育帮扶实践工作,她代表深圳市龙岗区邓淑坤名教师工作室作了题为《校本课程开发:从理论框架到实践创新》的成果展示;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何加晖代表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体系建设初中物理学科教研项目(广州)及何加晖名教师工作室作了题为《AI赋能  科教育人—初中物理研训“牛三双螺旋”》的成果展示;西咸新区空港实验学校(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空港实验学校)李斌代表西安市贝鸿名教师工作室作了题为《竖直平面内摩擦力的定量研究》的成果展示;烟台第八中学刘凤翔代表曲曙光烟台名教师工作室作了题为《循证筑基  AI赋能—构建素养育人新范式》的成果展示;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学吕康社代表陕西省特级教师吕康社工作室作了题为《高中物理创新实验研究成果》的展示;广东省河源市教研院向敏龙代表广东省向敏龙名教师工作室作了题为《情思物理育核心素养  激励机制唤教研热情》的成果展示。

本次会议聚焦一线教师的实践困惑、教研员的专业引领、高校研究者的理论突破,以及师范生与研究生的新锐思考,以“AI+教育”为时代引擎,以人工智能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深度融合为核心议题,以“教—学—评一致性”为理论引领,为一线教师提供了教学与研究、创新的实施路径,也给师范生和研究生推出高质量科研成果带来了启示。

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要加强学习,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坚持物理教育本质,从教学研究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不断优化教学,让更多的学生爱上物理,读懂科学。

编辑/杨珂 审核/王笑一